小杨是小镇的中考状元,带着骄傲进入全省最好的高中后,却经历了各种降维打击。
高考查分夜,这个曾经的中考状元哭了:我的高三到底输给了什么?
1
2017年,我参加中考,以领先第二名二十多分的成绩夺得全市状元。
在那之前, 我通过周边三个城市所有重点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。朋友圈挂满了母校的喜报,金灿灿的几个大字 报道 了 我的成绩。
好几所重点中学的老师开车来到我家, 希望我能够去他们那里读书 ,还有学校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暑期研学,带着我们到985高校参观 。
我站在领奖台上,目光所及皆是赞许。 然而 在最后,我拒绝了这些学校的邀请。
在我心里,一直有一所“白月光” 。
那是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高中 ,坐落在离我家五百公里的省会城市。 在媒体的报道 里 ,它是当时省内唯一一所连续多年重本率超过90%的学校, 每年有 75%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,二三十个学生能考上清北。
我把它的地址贴在书桌的左上角,学累了就 趴在桌子上,歪头看着它 , 心里默默地想象,假如我能站上那里的讲台,是不是有不一样的风采?
但老师们不建议我去。他们直言不讳地说 :“你想想, 它管理 那么 松弛, 还 允许学生带手机, 成绩却那么好, 说明 那里的学生都是人中龙凤。你一个 小镇的孩子 , 去了 哪能跟得上?”
我很不服气,坚信人定胜天。
暑假,我将自己锁在卧室里,对着 高中练习册 练了又练 , 希望能弯道超车 。 遗憾的是 ,我 所 期待的逆袭并没有到来 。 开学第一次物理摸底考,我 只 考了18分。
试卷落到我面前的那一刻 ,我的心好像被重重地锤了一拳,一下就跌到了谷底。要知道, 我中考物理可是 98分啊 ,在暑假时也花了大功夫学习物理。
我沮丧极了, 迅速 把 卷子 塞进课桌 ,趴在课桌上假装睡觉 。
教室里沸沸扬扬,大家 热烈地 讨论这场考试 。有人说压轴题似乎在哪里见过,有人说这份卷子难度不高, 后排 一个 女生大声说: “ 还是得 你们, 我 暑假 什么都没 学 ,怪不得只考了50分。”
大家 哄笑 起来。
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,小镇孩子与省会孩子教育资源的差异。后来,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愈发明显 。
就拿英语来说, 以前在老家时,我 常常是上台做英语演讲的人。然而,当我第一次站上这里的讲台,拿出自认为最标准的发音时,发现台下不少同学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我有些忐忑地停下来, 老师 笑了笑,没有为难我 :“你是 外地来的吧 ?”
我不知所措地点点头 。
她叹了口气, 声音温柔 :“没事, 那 你就用中文来讲吧。”
我的 脸腾地 烧起来, 磕磕绊绊地用中文讲了一次 ,狼狈地下了台 。 老师没再多说什么,只是叫起下一位同学,她用我从未听过的流畅口语做了自我介绍 。
那是我第一次知道,原来现实生活中,真的有人能和电视上的外国人说得一模一样。
我终于认识到,曾经我引以为豪的 许多 东西,在 这里 都不值一提。论成绩,我 不算出众,省会的孩子教育基础比我好太多。 论天赋, 我泯然众人。 论性格, 我沉默内向,不讨人喜欢。
没有人嘲笑我,可我还是无法控制地陷入自卑,我接受不了自己比别人差。
我下定决心,要把高一当做高三来努力。
2
我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,每天吃饭不超过十二分钟,洗澡不超过十分钟,要最后一个睡觉、第一个起床。
为了不吵到室友,我 琢磨了个“绝招”:将 手机握在手里, 再 用棉被盖 好。这样一来,只要闹钟一震动, 我就 能 立刻惊醒, 在它响起前关掉。靠这个办法,一直到高三,室友都不知道我的闹铃是什么。
在以学风自由闻名的学校里,我过成了一个“异类”。当我的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街舞比赛、歌剧表演、歌手大赛时,我总是躲在自习室里。即使遇到强制参加的活动,我也会带上一本书,躲到离舞台最远的角落,靠着走廊透进来的一点微光学习。
这样的“苦行”似乎有些作用。第一次月考,我考了年级第150名,班排第十。我暗暗有些高兴,同时下了决心:总有一天,我要考进100名、50名乃至前10名。
可惜 我的名次一直在150名左右徘徊。最接近的一次,应该是高二上学期的期中考,我考了年级125名。那一次,我漏涂了化学考试的答题卡,扣了三十多分。
我自责极了,反反复复地和班主任说,要是没走神就好了,要是再认真些就好了,我就能考进一百名了。
她 是一位很耐心的老师,我的成绩提不上去,她也很着急。但她从来没有催促过我,反而劝我要放松一些。
“你有没有想过,你经常跑神,或许不是因为你不认真?”
“什么意思?”我没反应过来。
“ 人不是机器,不能一直紧绷着。 你的大脑 太累 时就会跟你 抗议 ,或许 你放松一下,让 它 休息 一会 ,学习效率 反而能 上升。 ”
放松?什么才是放松呢? 我有些迷茫。从小到大, 所有人都告诉我,结果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, 没有人说过, 或许是因为我没有放松。
她想了想,问道: “ 你有什么喜欢做的事吗? ”
“ 没有。 ”
“ 那有什么喜欢吃的吗? ”
“ 好像 …… 也没有。 ”
“ 那你空闲时 喜欢 做什么呢? ”
我犹豫了一会,小声道:“ 我喜欢阅读,像《唐诗小札》之类的,算不算 ?”
她摇头:“ 不,我说的是那种让你很愉悦 、很 放松,不需要动脑的那种活动 , 比如散步、吃饭,甚至是打游戏。 ”
我认真地想了想,大脑却一片空白。
细细想来,除了考试和学习,我的生活中似乎再无其他东西。这没有让我豁然开朗,反而感到一种恐惧。
我买来越来越多的练习册,起床的时间也越来越早,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苛。到后来,这种要求甚至成了一种病态的指责:一旦早上到教室晚了三分钟,或者吃饭晚了五分钟,我都会自责一整天。
成绩没有好转,反而日渐下降。高二最后一次期末考,我考了190名,是有史以来最低的一次。
3
因为长期没有正反馈, 升入高三后,我突然 学不动了 。
起初只是 做作业时 集中不了注意力,后来发展到无论是 在 上课还是考试,我都 会 无法控制地跑神。
我的大脑好像 被切成了两半 , 一半停留在题目上, 另 一半 重复着播放毫无意义的场景和语音。 一旦我 试图去控制 它, 脑子里就好像出现了 两 根 弹簧, 一左一右地互相 拉扯 ,直到我头痛得几乎落泪。
我尝试了很多种办法。
一 开始,我往太阳穴上抹了 大量 风油精 。在辛辣的气味中,我短暂地清醒了一下,但很快,它 就 失去了效用 。
我又用圆规扎自己的手臂,试图用尖锐的疼痛让自己回神来,但没过一会,那些无意义的画面又会重新涌入脑海中,占据我整个大脑。
我还尝试过到教室后面站着上课,和那些犯困的同学一起。可站着依旧能走神,每每惊醒,我都不知道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了。
我的成绩 持续 下滑。 先 是两百名,慢慢就变成两百二十、两百五十、甚至是两百七。
高三第二次月考后,我 鼓起勇气向老师们倾诉 ,然而他们不太能理解。数学老师皱着眉头, 哗啦啦地翻着我打满叉号的练习册,恨铁不成钢地 大声 说:“怎么可能控制不了呢?你要用点心呀。”
办公室里静悄悄的, 我吓了一跳, 垂头丧气地低下 了 头。
控制不了 自己的脑子,听起来 确实很荒谬。别说老师了,连我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。 我不敢再对别人提起,伪装出一副努力学习的模样。
在那段时间里, 我最害怕和妈妈打电话。
她对我很放心 ,因为一直以来,我都是周围圈子里最勤奋的孩子 。她 常常骄傲地和我说起,哪个阿姨又和她说,羡慕她有这么一个勤奋的女儿,不用为孩子的功课操心 。
“今天学的怎么样呀?”她常常这样问。
“啊,还好吧。”我干巴巴地回应。
“那就好,要注意休息哦。”她没有多心,只是叮嘱了一句,絮絮叨叨地说起其他事情了。
我捏着电话,倾诉的话语几次想要脱口而出。我很想告诉她,我学得并不好 ,我学不进去了, 可我不敢说。我害怕他们失望,更害怕他们伤心。
无法宣泄的压力 心中越积越多,或许是为了逃避它, 我开始沉迷于 网文 。
4
那段时间,以前我不感兴趣的,比如悬疑、古风、仙侠,突然就有了强烈的吸引力。越是天马行空的小说,越能够让我忘记现实的焦虑。
拧巴的是,我一边看网文,一边害怕别人知道我看网文 。
高三开学不久,我和同学们一起吃饭,她们聊起最近新看的网文,问我有没有什么推荐的。
明明有许多个答案缭绕在我嘴边,可我还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:我不知道。
另一个同学抢过话头:“像她这么努力的人,怎么会看这种东西呢?”
她说的没错,一个好学生怎么会看网文呢?
为了维持“好学生”的形象,我从不当着别人的面看网文,而是 把手机夹在书本中间, 找一个 无人的走廊 ,用 整整一个下午 的时间沉浸在里面 。 直到天色沉沉,才卷着书,装出一副苦学的模样回到教室。
在学校的时候,我还有几分伪装的心思。等到 新冠疫情爆发 后 , 我们被迫居家学习,我彻底地放纵了自己 。
为了骗过爸妈,我精心布置了一番。
我把 手机立起来, 用书桌的隔板挡住,旁边 摊开几本练习册,手上 再 夹一根红笔 。 如果 爸妈 推门进来,我就迅速点开后台的作业帮,假装自己在校对答案。 我甚至知道要用怎样的表情和动作才能让他们放心:目视前方,嘴角抿住,切不可因为慌乱。
那张书桌陪伴了我十年,曾经是我最好的学习伙伴。 左边贴着 我的高中地址, 右 上角贴着我小学获得全市语文竞赛一等奖的奖状,中间 是 几张便利贴, 密密麻麻地写着易忘知识点。
旁边 还 有一张纸条, 上面是我弟弟 歪歪扭扭 的字迹: “祝姐姐考上理想大学 。 ”
但在高三最后的时刻,它 沉默地注视着我在 网文中 迷失、沉醉。
我出房门的次数很少,大多数时候, 我 都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,在不断下滑的屏幕中寻找快感。
直到深夜一二点 ,我 才不得不放下手机。 红的蓝的绿的光影 在我眼皮上闪烁 , 往往要 好一会才能够缓解。
奇怪的是, 看得越多,我就越不快乐。心中始终有个声音,充满焦虑和懊恼:
“你怎么浪费了这么多天呢?”
“你真没用呀,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呢?”
“怎么办,你又要赶不上别人了。”
返校后的周末, 学校组织我们去图书馆学习 ,我 借着放松的由头出去, 躲在 阅览室里看完了 《清明上河图密码》 和《琅琊榜》 。 直到 高考前 一 天 晚上 ,我 还在被窝里选小说,熬 到了半夜两点 钟 。
高考结束 后,我意料之中地考砸了,年级排名大概在五百名左右,远不如我的一些初中同学。最后,我踩着线进入一所离家几千公里的211大学,因为距离太远,它在省内的分数甚至不如普通一本的王牌专业。
暑假的末期,当年带我研学的老师打电话过来,问我要不要去他们那里复读,可以为我免去学杂费。
爸爸问我的意见,我想了想说,“算了,就这样吧。
5
高考结束后,我和爸妈 一起去拜访 初中 的 老师。老师问我,为什么考得这么差。
我一时语塞。妈妈很快接上了话茬 ,说我 不适合学理科。
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,我 的语文成绩确实比数学好。 大家 便 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,摇头感慨 了 一番。
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都跟其他人说,我不擅长 学 理科。
高考的余波渐渐散去,在大学,我开始能够集中注意力上课了,学习能力逐渐恢复,还保上了本校的研究生。
某个晚上,我和几个 要好 朋友 在一起 闲聊 , 大家轮流讲 起 自己高中的经历。 有人吐槽自己曾经的老师, 有人说她被 班里的同学排挤过 , 还 有人笑嘻嘻地 讲自己是怎么在高三偷懒的 。
轮到我时,楼道灯忽然灭了。 或许是这突如其来的黑暗给了我勇气 ,我 紧张地 开口 :“中考的时候,我考了全市第一名,进到全省第一的高中读书……”
“哇 ! ”她们惊叹道。
我磕磕绊绊地讲着,讲我不服输的高一高二,讲怎么也追赶不上别人的迷茫。 我越讲越流利, 讲到高三每天都集中不了注意力,疫情在家的时候看了近百本网文,就连高考的前一天晚上,我还熬到了半夜两点 钟 。
讲到最后,我声音颤抖:“别人都说考得不好是因为我不擅长理科,但只有我知道, 那 是因为我高三 没有努力 。”
楼道静悄悄的。过了一会, 一个女生率先打破了沉默:“这有什么 , 我 那时 也偷 偷 看网文,好像 看了 九十多本吧。不过我运气比较好,看完后成绩反而提升了。”
大家 “哗”地 笑了 起来 ,纷纷问我们当时看了哪些小说。我 也笑了,仔细回想了一下 ,却发现 我已经想 不起来 哪怕一个剧情 了。
从那以后 ,我渐渐能 够 面对这段经历 了,也能客观而冷静地复盘当时错在哪里。高一高二的时候,我看似很努力,却只是在感动自己。我第一个起床,却一整天都昏昏欲睡。买了一堆练习册,却没怎么吃透。周末待在教室里,却总是想到外面的风景。
至于高三,假如我能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状态不够完美,愿意和别人倾诉的话,或许心理压力会小很多,会发现其实不止我一个人感到焦虑,大家各有各的烦恼,我并不是最差的那一个。
山外总是有山。若只瞄准下一座山,那我永远不会获得释然。
写到这篇文章的结尾时,我无意中从书架里翻出了 高一运动会 800米的获奖 证书 ,这也是我不愿提起的回忆之一。
在我的印象里,我跑得很差,明明中考时能跑 2分47秒 ,那一天却怎么也赶不上别人。
发令枪一响,我就紧紧跟着前面的体育生,可她越跑越快,我渐渐跟不上了。后面的人一个两个地超过了我,我的体力耗尽了,落在了队伍的最后。
长长的跑道怎么也看不到头,被阳光炙烤过的塑胶散发着令人恶心的味道,我绝望地跑啊跑, 最后 狼狈地 冲过终点 ,一头栽倒 在地上。
从那以后,我再也没有参加过运动会。
但当这张尘封已久的证书 再次出现 时,我惊讶地发现, 我的成绩似乎没有那么差 。
3分07秒,确实不完美, 但也挺不错了。
我没有必要耿耿于怀这么多年,也没有必要因此放弃了后面那么多次机会。
毕竟,与后来许多场精彩的运动会相比,那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比赛。
--------End---------
继续阅读:
股票配资公司排行,香港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网平台点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